|
北京结束了桑拿天
北京结束了桑拿天,今天的北京格外的晴朗,远处的中央电视塔清晰可见,如此高的清晰度,把最近的不良情绪全都带走。车水马龙的路上一切都显得那么忙碌,隔窗远眺却也觉得整个世界是安静的。阳光透过窗照在我的脸上、脖子上、胳膊上,略微有点热,但不至于热得吃不消。水洗蓝的天空,或多或少留下些白云的痕迹,在这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慵懒。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,路边深绿色的绿植,远处高楼反射过来的阳光,不远处读着书报的老者们,一切都自然而然。
脑袋开始拒绝思考,只想这样静静地发呆。把所有的思绪放下,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。最想写的东西,莫过于“幼时记趣”。昨天午休时母亲用硬纸板给我扇风时,突然间就把小气候母亲手摇蒲扇给我和姐祛暑的场景,想来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。感受着凉风的同时,我脑袋里也未曾停下,想想岁月真是太快太快了,转眼即逝的时光让我有种想哭的感觉。人的一生,所经历的事情很多,遇到的人也很多,这万分复杂的世界,纷扰的人群,能让你为之动情动容的人事并不多。能让你毫无顾忌泪流满面的人事可能就是父母情、兄弟姐妹情、爱情。其中父母情随着时间的流逝会越发地强烈起来。对于岁月给我们的,我们应该好好思索,思索完就要好好地生活。这世间让我感动的人事很多,最让我震撼的便是母亲的泪。
记忆中,对于母亲最年轻的样子来源于老照片。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照片对于父母这辈来说承载了太多东西,对于那个时代的年轻人来说那时的黑白照片就是他们年轻的见证,父母的结婚照就是黑白的。
每每看到步履蹒跚的老人时,都会庆幸自己现在是那么的年轻;当看到如风般的少年时,又会觉得时间咋就这么快,还没好好地感受如风般的少年时代,突然就来到了我的青年时代。有时候会觉得每天的生活会有些乏味,但想到自己要创造一个美美的未来,内心深处便会涌起一些豪情壮志来。每当这时候,不管是看朝阳升起或是红火的夕阳,都会满满的能量,会感觉到整个小宇宙都要爆发了。
老凉席
以前,到了夏天,家家户户都会烫凉席、晒凉席、铺凉席;现在生活好了,条件好了,夏天开空调盖被子成了很多人的选择。以前,到了夏天,一边吃饭一边出汗;现在吃饭都在空调房里,吃饭不出汗。以前,到了夏天,我们都会洗冷水澡,泡在澡盆里就是最享受的事;现在夏天还是洗热水澡,洗完澡吹空调。以前,到了夏天,晚饭前晚饭后,邻居家边的小孩都会在一起玩耍,直到晚上七八点钟被大人叫唤才愿意回家睡觉,回家之前还会和小伙伴们约好明天继续玩;现在,到了夏天,都待在家里看电视,看完睡觉,或者玩手机,累了就睡觉。
小时候的夏天,最喜欢睡的就是凉席,尤其是老凉席,夏天睡在上面特别凉快。小时候的夏天去外婆家,外婆家也有一张老凉席,看着比我家里的还老。外婆家的老凉席上有好多布补丁,东一块、西一块。感觉那老凉席比我出生还早,白天整个凉席在光线下光光亮的,晚上睡在上面会感觉冰冰凉的,听说老凉席越老越凉快。
老凉席是竹子编出来的,听说我们那现在编竹凉席一床需要好几千块钱,而在北京买的竹席也就几百块钱。随着编竹席的工匠越来越缺乏,编制出来的价格会更贵。以前,我们那边编竹席是件大事情,一般会几家凑一起编竹席,编竹席在我们那又叫“打席子”,“打”字在我们方言里有好多意思,有点类似于英语里的“do”。
打凉席,一般按“点工”计算,“点工”需要管竹匠的中午饭和晚饭。打竹席一般要两到三天。每天早晨,竹匠会按时上工,第一天往往是把一根根完整的竹子变成一条条竹片,等竹片弄好了,会把每个竹片都修整一下,竹片修整好后便开始编竹席,整个编制需要两个竹匠一起才行。记忆中打竹席事件很有意思很快乐的事,不但可以好奇地看着竹匠们打竹席,还可以借打竹席的光吃顿好吃的。进门便是客,尤其是家里打竹席,别人出工出力当然要做些好吃的饭菜款待。
等竹席编制好,竹匠们便会把家伙事收拾好。一家人加上竹匠一块吃个饭,感谢竹匠这几天的辛苦工作,一般父亲会和竹匠们小酌几杯以示感谢。 |
|